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中粮集团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发布时间:2019-07-23

       风在丰收的田野里涌动,吹拂着欣欣向荣的乡村。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近两年来,“三农”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渐次展开。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作为最大的国有农粮企业,中粮集团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充分发挥旗下多家涉农专业化公司的优势,全面升级农业产业链条,创新利用“粮食银行+”等各种方式有效提升农民收入。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宜居的环境。中粮集团一系列的探索实践,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面升级农产品产业链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田间是农产品产业链的起点,想要让农业发展有动力,必须激发源头的活力。

       辽宁省昌图县曲家双赢农机合作社,往年最发愁的就是资金难题,为了贷款他们四处奔走,但常常因农业信贷抵押物不足被拒。

       这个难题在去年迎刃而解,原因是中粮贸易辽宁公司创新推出的“种植贷”金融服务。这种以“中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担保机构”的农粮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既确保了贷款资金使用安全,又破解了因农业信贷抵押物不足难以贷款的问题。

       仅在2018年,有6家种植合作社获得了“种植贷”500余万元,扩大土地种植面积1.2万亩。今年“种植贷”覆盖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并有其他更多涉农服务组织参与。

       源头资金需求得到保障的同时,中粮集团逐步将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不断升级,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更顺畅的链接。

       安装在农户手机中的“粮圈儿”APP就是缩影之一。黑龙江双鸭山市集贤县兴安乡兴三村第一书记寇良银,通过“粮圈儿”APP为该村与附近几个村与中粮集团建立起了业务联系。

      “粮圈儿”APP是由中粮贸易大数据农业公司面向“互联网+农业”推出的综合性农业服务。通过在手机中安装“粮圈儿”APP,农户可以足不出户,了解粮库实施收购情况,可以随时进行结算,既减少了担保、搬倒、霉变的风险和费用,又分享了市场价格波动的机会,粮食可以卖到理论上的最高价。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年产大米200吨,通过“粮圈儿”APP,销售单价每斤提高了14元,当地农户年总计增收560万元。

       “粮圈儿”APP是中粮集团推行的“粮食银行+”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功能之一。中粮集团自2016年起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粮食主产区,以区域粮库为主要抓手搭建起“粮食银行+”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借助中粮集团体系优势,推动粮食消费转型升级,满足消费者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

       在具体实施中,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贸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粮食种植前端切入订单农业,中间嫁接农资等社会资源提供综合农事服务,后端提供“粮食银行”收储服务,建立业务闭环与服务循环。到2018/19年度,农业产业化涉农面积达到1234万亩,签署订单农业340万亩,惠及农民14.86万户。

       农业产业链得到升级,合作社有了资金来源,农户种粮有了保障。在推进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市场的结合过程中,中粮集团打造的农业产业生态圈正在逐步成型,农业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有钱挣、有盼头、有事干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乡村振兴绝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如何让农民拥有切实的获得感是关键。

       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动力。

       中粮集团下属的中粮粮谷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开展订单小麦,并创新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施药、统一收割、统一回收的“五统一”服务,提高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积极性。2018年通过订单农业模式,种植优麦共30万亩,为种植户带来直接经济收入2300万元。与此同时,订单大米也大获成功,2018年订单大米种植面积约73万亩,覆盖黑龙江、辽吉、苏皖、湘鄂赣粤等区域。

       在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上,中粮集团也积极探索“公司+农户”,有效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中粮集团下属的中国纺织利用自身在棉花销售端的优势和影响力,以合作社为单位,向其提供种植资金、生产资料、农事服务等,解决棉花种植中的“痛点”,截至2019年6月,中国纺织在新疆已与5家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投入资金6000万元,计划锁定种植面积21.3万亩,预计锁定皮棉3万吨。

       钱袋鼓起来的同时,农民的素质技能更需得到强化。为了向农民普及农业知识,2018年9月,中粮信托、中粮期货和中粮贸易共同走进黑龙江宁安市的三个乡镇的田间地头,为农户宣讲中粮集团的产品、服务以及相关的农业金融知识。农户们纷纷感慨“原来粮食还可以这么卖”“农业还可以这么搞”,农户积极“充电”,农业技能提升明显。

       在农民群体中,贫困户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中粮集团立足于当地下属企业产业优势,强化资源整合,以“产业扶贫带动脱贫攻坚”为核心的扶贫脱贫工作体系,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程,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啃下了乡村振兴的硬骨头。

       在黑龙江绥滨县,中粮集团带动当地企业,携手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数万亩的高端米种植订单,以每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所得利润还将按一定比例返给种植户。并通过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将贫困户变成了“股东”,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农民们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更高。

       泸溪县马王溪村是湖南省湘西州的贫困村,村里有家名叫鑫隆的陶瓷厂。受工艺、管理和市场因素影响,鑫隆陶瓷厂一度出现经营危机。中粮酒业下属酒鬼酒公司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从人员、技术、设备、到管理为陶瓷厂提供了全方位的帮扶,同时还利用自身的产业市场优势,为陶瓷厂提供产品市场份额。在酒鬼酒的大力帮扶下,该厂年产值从700万元增长至3000万元以上,并为当地200多名贫困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脱贫致富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鑫隆陶瓷厂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动,村级产业实现了集群发展,整个村的发展实现了全面提升。

       从种地是为了生存、吃饭,到把务农当成工作,再到有钱挣、有盼头、有事干,中粮集团让农民这个职业越来越有吸引力。

       干净整洁生态好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业”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中粮集团在推动农村全面进步时,以“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生态宜居的环境”为出发点,让农村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家业”。

       肉类养殖,在不少人印象中就是“脏”和“乱”的代表。粪污到处排放,成为污染的源头之一。但在中粮集团全力打造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面前,脏乱问题迎刃而解。

       多年来,中粮肉食在规模化养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饲料-养殖-屠宰-环保-生态循环农业的路径。粪污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沼液则作为液体农家肥返田,同时沼气采用热电联产技术并网发电,并配套余热回收系统,有效将沼气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据测算,中粮肉食这种零排放、高附加值的循环经济模式,每年可发电1200万度,产生经济效益800万元,年处理粪污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万吨。

       农村美,美在保护农村生态,更在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中粮集团在发展农村经济时,尤其重视保护当地环境。正因为这份责任,中粮集团开展内部环保核查,对中粮生化、中粮糖业、中粮肉食、蒙牛乳业4家专业化公司的44家基层企业开展生态环保现场核查,确保了环保要求的有效贯彻落实。

       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在广袤的乡土大地吹响,成为这个时代最为嘹亮的乐章。中粮人正以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的精神,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创新工作模式,全方位助力新时代“三农”工作,有效促进了农业全面的升级、农村全面的进步、农民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