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凤凰网:达沃斯热议可持续发展 中粮创新商业模式破解难题 发布时间:2020-01-20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在瑞士达沃斯小镇则进行着有关人类经济命运的热烈讨论。1月21日至24日,主题为“凝聚全球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50届年会在达沃斯召开,会议重点围绕生态、经济、技术、社会、地缘政治、行业等六大领域展开讨论。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明确呼吁所有企业利用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来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其中,领先企业是发挥正面影响、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作为具有领导地位的国际大粮商,中粮集团对照全球倡议相关要求,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于自身发展战略之中,不断改革创新,坚持绿色发展,依托“全产业链”创新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保护资源提升能力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长期以来,土壤污染流失、农业生产能力低下等问题,不仅造成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威胁着人类的“吃饭”问题。据联合国数据,每5秒钟,就有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土壤受到侵蚀。粮农组织指出,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地球上超过90%的土壤将会退化。
 
       中粮集团通过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加强生态环保管理,保护农业资源,为引领全球农业实现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
 
       在巴西圣保罗州的甘蔗田,有一种一度令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国际糖业团队头痛不已的害虫“甘蔗螟”,这种小虫喜欢啃噬甘蔗根部,直接损害甘蔗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传统的应对措施是用杀虫剂,但杀虫剂不仅损害甘蔗,还会严重污染环境。
 
       中粮国际对此进行了创新性“绿色”杀虫。2015年以来,中粮国际糖业团队在种植甘蔗时,也将真菌和细菌放在土壤中,这些真菌和细菌,有的通过污染昆虫种群,阻止繁殖,有的则帮助孢子发芽时穿透昆虫的皮肤,杀死害虫。他们还放出黄蜂来控制害虫。经过4年多的创新探索,如今该区域糖的产量平均每公顷提高了30%。既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污染,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又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为了提升当地农业生产能力,中粮国际还在南美巴拉圭对大豆种植户进行培训,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中粮国际与国际非盈利组织、当地农业社区共同启动的“最佳农业”(Mejor Agro)项目,成效显著。
 
       该项目为每个参与的农户量身定制了农业改进计划,并用数字工具进行定期评估。一旦发现差距和培训需求,技术人员就会拜访农户,并提供技术援助。该项目原计划与当地100位农户合作,由于广受认可,结果越做越大。截至2019年10月,“最佳农业”项目已举办36场活动,约1500名农户参与了培训讲习班,第二阶段也即将开始。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践行产业生态化发展
 
       在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的同时,中粮集团坚持将产业生态化纳入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将生态环保工作与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在生产环节构建起了有竞争力的绿色制造体系。
 
       中粮集团旗下中粮生化秉承“绿色发展、环保优先”理念,近年来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增加研发投入,全面开展研发创新工作,通过应用先进绿色技术装备,持续推动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有效实现了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和能源低碳化。
 
       其中,中粮生化利用现有燃料乙醇装置成功研发出陈化水稻加工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技术,尤为值得一说。2018年中粮生化共采购陈水稻363.04万吨。近年来,中粮生化积极在旗下广西、安徽和黑龙江工厂推广陈化转化技术,全年加工陈稻能力超过 500 万吨,为陈粮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2009年港股上市以来,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包装鉴于铝制包装的绿色环保属性,上市募资后即进入铝制包装市场,并持续推进材料减薄,严格实施废材回收,采用先进环保设备,降低环境污染。
 
       自2010年第一条两片罐产线投产以来,中粮包装持续推进生产使用原材料(铝卷)的减薄,减少浪费,降低原材料耗用。同时,中粮包装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铝材边角废料及不合格铝罐全面压缩后作为废铝处理,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回收以便后续循环利用,年均回收废铝超过1.2万吨。
 
       与此同时,中粮包装还全面推进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治理。截至2018年底,中粮包装在两片罐生产过程中的VOCs废气治理方面先后投入RTO设备5台,2018年内降低VOCs排放约1314吨。根据后续计划,还将实现两片罐生产线废气处理全覆盖。
 
       据中粮包装介绍,中粮包装比利时两片罐项目计划到2022年实现25%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年度碳排放量每年递减4%,并且生产的包装材料至少70%可回收。
 
       仅节能减排一项,近三年来,中粮集团已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14亿元,完成改造项目923个,可实现年节能约18.56万吨标煤,年产生经济效益约2.4亿元。截至2018年底,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同比2015年下降了13.16%。
 
       创新共融共生商业生态 推动全产业链条共赢发展
 
       企业如何通过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创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也是本届达沃斯论坛重点讨论的议题之一。
 
       长期以来,中粮集团通过全产业链的构建,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包括农业服务、种植、收储物流、贸易、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制造与营销等多个环节的全链条管理,帮助生产者增加就业、扩大生产、开拓市场,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更大的协同,更顺畅的连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创新探索出了全产业链条共赢发展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在作为产业链源头的田间,中粮集团将农户从种植到销售的农业投入-产出链条进行细分,在种植订单、农资投入、农业金融、农机服务、粮食销售等五大类需求的基础上,携手化肥生产企业、种子公司、农机合作社、银行、担保公司等合作伙伴,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一对一的商业关系,保障农资需求和农民收益。
 
       中粮集团旗下中国纺织在南疆库尔勒尉犁县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棉花经营模式。在当地成立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从农资、棉种选育、技术管理到棉花回收的全方位服务。这种模式按照统一的标准种植棉花,并建立起贯通棉花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价值链接机制,棉花品质不断提升,也极大提高了当地植棉大户生产积极性。
 
       中粮贸易辽宁公司面对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亟待解决的农业金融“贷款难、融资贵”问题,联合金融机构,构建“中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担保机构”的农粮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种植贷”。通过农粮供应链金融闭环设计,化解了农业金融存在的风险,有效破解了贷款难的问题,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稳定经营。
 
       作为全球资产第一的国际大粮商,中粮集团还通过布局全球,积极推动全球农粮价值链的构建:在黑海地区和中亚地区投资建设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将乳业链条延伸至印尼、新西兰;推动以泰国、柬埔寨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大米国际贸易;将远东及黑海新兴农业地区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传统农业地区的小麦、玉米、葵花籽以及南美洲肉食与中国市场的需求对接;推动澳大利亚糖和酒类等项目发展。
 
       中粮集团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建设,既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又促进了当地人员的就业,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