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中粮集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前行 发布时间:2019-12-19

       中粮这个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老字号外贸代理企业,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带着强烈的危机感与责任感,不断解放思想变革转型,甩掉“皮包商”的帽子,不变初心,从一家单一的外贸进出口代理企业转型发展成为立足中国、布局全球的国际大粮商,连续26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这是中粮人众志成城创大业的骄人业绩,也是中粮人的骄傲与自豪。

 

       1949年成立后,中粮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经营、高度集中管理的经营体制和组织机构。到1987年,中粮职工总数占全国外贸职工总数近四分之一,是一个人数众多,经营网络遍布全国的大型国营外贸企业。

 

       1987年底,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同中粮总公司脱钩,下放地方管理,中粮由管理型企业变为经营性企业。这次变革后,中粮只留下了职工438人,总资产25.26亿元,净资产6625万元。这次改革对中粮总公司是一次巨大的冲突,公司经营规模大大缩小,必须从头开始,再创辉煌。体制的变革促进了中粮总公司经营观念的转变。

 

       1992年12月中旬至1993年2月底两个半月的时间,在中粮上下开展一场集中整顿官商作风、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的整风教育活动,特别强调了“习惯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垄断经营的老外贸代理公司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几十年的‘皮包商’角色还能持续多久?中粮的代理业务还能持续多久?中粮未来的路如何走?” 当时的中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扮演着计划执行者、管理者的角色,计划经济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这种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陈旧观念和官商作风,严重影响公司参与市场竞争,阻碍公司的改革发展,必须要下大力气集中整治,当时要求“不讲情面、不留尾巴、不漏一人”。经过形势教育、摆表现、查思想根源、走访客户征求意见、制定整改措施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公司上下加深了对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增强了危机感和市场竞争意识。公司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作风和态度有了明显改进。

 

       朱镕基副总理在了解中粮的整风效果的情况后,于1993年3月1日专门在中南海接见了中粮班子全体成员,充分肯定我们的做法,他说,“你们为外经贸企业转变思想观念,加快改革带了个好头。希望中粮再接再厉,把握好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方向,在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头。”这次两个半月的整风教育活动,在当时外经贸企业中尚属首例,是中粮转型发展前夕一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大会战”。

 

       1993年到1994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外经贸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已被完全推向市场,跨国企业大举进入,竞争十分激烈。公司的实业化建设正在推进,正是改革转型的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初期阶段。当时,从思想观念、战略制定到资金筹集、人才技术,从生产销售到企业管理,都遇到了一个外经贸代理企业想象不到的问题和困难,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照搬的经验,都要靠企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克服。中粮全体职工练好“腰功”“腿功”,要有“孙子精神”“钉子精神”,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积极投身到公司的转型发展中去。核心要义就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要弯得下腰,拉得下架子,当“行商”,不当“坐商”,甘当“孙子”,不当“大爷”,要有钉子那个“钻劲”和“执着精神”,环境变了,团结向上、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变。“两个功”“两种精神”现在听起来有些不时髦,但在中粮改革转型的过程中,仍是治理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和官商作风的一剂“良药”,取得了好的效果。它从根本上体现了客户至上的理念,体现了市场经济、市场竞争对企业、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李岚清副总理1995年春节时对我们说,你们提出的“孙子精神”“钉子精神”对冲破老外贸的旧观念很有效,要总结经验。

 

       1995年到1996年,中粮处于改革转型和实业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正是公司全面抓管理、抓效益,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时期。当时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还不规范、不完善,政策不配套,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差。公司面临矛盾多、官司多、扯皮多。很多同志都觉得工作不好干,信心不足,经常出现畏难情绪。企业在不规范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坚定信心,不怨天尤人,不回避矛盾,积极投入改革转型的实践中去,闯出一条路来,要进一步唤起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探索中粮自己的发展之路。

 

       经历2001年重组改制以后,中粮在运行、管理方面上了一个台阶,为了防止公司内部出现小富即安的情绪,2002年初,中粮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都拿到了一本必读的“洋文件”——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提出中粮必须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今天的“奶酪”还能持续多久?一是明天的“奶酪”在哪里?不仅要想“谁动了我的奶酪”,更要想“我能动谁的奶酪”,如何去创造更多的“奶酪”。要以全体员工转变观念形成的共识,推动企业变革转型。到2004年,中粮实力比1987年大大增强,总资产增长17.4倍,净资产增长305倍,员工人数增长超过600倍。

 

       2009年,中粮重新审视行业价值链,提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助力中国农业、粮油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中粮积极参与国有资本改革,不断拓展充实主业,通过并购重组,丰富了业务组合,提升了业务规模,完善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2014年,中粮加快国际化步伐,实施国际并购,一步跨进国际粮油贸易核心区,初步形成了国际大粮商的全球布局。

 

       2016至2017年,中粮作为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率先发布改革方案,大刀阔斧、稳妥有序,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实现80%增长。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中粮精神所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粮转型发展的永恒主题,贯穿于企业改革转型的全过程,贯穿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做强做大做优的全过程。今天的中粮,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向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大粮商不断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