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日报:助力消除饥饿:满足粮食需求的中粮模式 发布时间:2021-10-16
       “去年全球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8.11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在联合国近日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中,这一数据揭示了当前不容乐观的国际粮食安全形势,甚至联合国相关机构负责人表示,世界正处于“紧要关头”。
 
       今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这一严峻的饥饿状况,为人类社会敲响警钟。近年来,极端气候、经济衰退、地缘冲突、新冠疫情等复杂因素,导致世界粮食供应不断受到冲击。在新常态下,推进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迫在眉睫。
 
       作为从中国走出去的国际大粮商,中粮集团近年来坚持“以负责任的方式”满足世界粮食需求,开展优势资源布局,携手供应链上下游共度时艰,并携手国际粮商共促发展,力求保障粮食供给,促进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粮食体系,彰显了大国粮企的责任担当。
 
       精准施策 畅通供应链
 
       在大洋上往来航行的船只中,每时每刻都有约200艘处于中粮的调度下,它们井然有序地将粮食等农产品运往世界各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看似平淡无奇,这却是中粮成功克服疫情冲击、有效解决海运阻滞的成果。
 
       在疫情的冲击下,尤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航运通道普遍遇阻、海运运费大涨,甚至有预测称,在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下,全球海运的紧张情况可能会持续数年。作为粮食运输的重要途径,海运遇阻事关全球粮食供应的稳定。
 
       中粮集团依托自身构建的国际化物流网络与大型现代化船队优势,及时对全球海运市场动态进行密切追踪,并对各种要素进行风险成本的测算和对比,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坚持7×24小时工作制,有力地保障了粮食流通。
 
       为确保整个供应链条的通畅,中粮还趁机加快了各项数字化改革。在南锥体地区,中粮率先推出手机APP电子交易平台,使当地农民可在手机上完成农产品的报价出售、合同执行、物流协调等事项,使交易成本显著降低,而交易效率则大大提高。同时,还利用工厂码头的远程监控系统、自动化操作系统等技术解决方案,加快了运转效率,虽然在疫情影响下,现场工作人员明显减少,运营效率却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中粮密切跟踪全球粮食供需趋势,确保及时响应市场短缺、促进农产品流通。早在疫情之初,就及时调整了相关布局,加大了对俄罗斯、保加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布局力度,积极聚合全球优质粮源,确保粮食贸易畅通。
 
       为顺应国际贸易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中粮还联合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集团、嘉能可农业等国际粮商,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名为Covantis S.A(诺华S.A)的数字化农业国际贸易公司。依托这一平台,中粮与各大国际粮商提供农业区块链解决方案,致力于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标准化、数字化和现代化,取代依赖纸质合同、发票和人工付款的交易流程,有效降低交易风险,为构建更安全、稳定、高效的国际粮食供应链新格局迈出重要一步。
 
       优势布局 做强产业链
 
      轮船、卡车往来如织,巨大的门式起重机装货卸货,发出震耳的轰鸣声。在一片繁忙景象中,甚至可以听到人们用十多种不同的语言彼此交谈。
 
       这是乌克兰尼古拉耶夫港日常忙碌的景象。该港位于乌克兰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原本是为海军维修船只而建,目前已成为中粮在乌克兰业务的心脏地区。在这里,中粮将葵花籽油和豆粕、小麦、大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运往欧洲、非洲及亚洲各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生产国之一,乌克兰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粮在当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4年中粮进入乌克兰市场,目前,乌克兰已成为继巴西和阿根廷之后,中粮在全球的第三大业务区域。
 
       多年来,中粮坚持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在全球农产品核心产区布局运营网络、构建关键物流节点和贸易通道,全球布局遍布南美、欧洲、亚洲、非洲等地,供应链已辐射全球140多个国家,对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资源拥有了较强的全球配置能力。
 
       其中,巴西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是中粮全球布局的重镇。从采购、仓储、加工、贸易、物流到分销,中粮在巴西打造了一条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当前,中粮在巴西经营范围已涵盖谷物、油籽、糖、咖啡和棉花等,并生产和销售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清洁燃料。而位于当地的拉丁美洲最大港口桑托斯港,则成为中粮在巴西的核心资产所在,依靠在该港持有和运营的两座大型码头,中粮将巴西盛产的大豆、玉米和糖等农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在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南锥体国家,中粮在多年战略部署下,管理和运营着诸如压榨厂、港口码头、粮食升降机等大量资产设施,短短几年间,在当地已成为数一数二的顶尖粮商。
 
       合作共赢 提升价值链
 
       维护粮食安全,从长远看,确保粮食供应链的可持续运转是关键。为此,中粮坚持在畅通供应链的同时,赋能产业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双赢,以“负责任的方式”满足世界粮食需求。
 
       在巴西,针对森林破坏为生态环境及粮食生产带来的威胁,中粮将解决环境问题当作一大重点。中粮发现,当地毁林和植被破坏行为,多是出于为赚取更大利润的投机心理,由此计划推动供应链的系统性变革来解决这一难题。
 
       中粮通过增强农产品的可追溯性,来建立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至农场的系统,并对农场的环境风险进行监测,可以确保其在巴西收购的农产品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不涉及环境破坏问题,并且阻断不符合环境标准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中粮还和国际金融公司利用遥感卫星拍摄的土地动态图像,扩大对供应商农场的监测范围,以及时掌握生产与生态情况。
 
       同时,为确保整个链条的可持续运转,加强对农民和供应商的技能培训,使之可以通过提高单位亩产量来增加大豆产量,而不必去砍伐雨林一味地扩大耕种面积。
 
       在此思路下,中粮近年来在巴西开展了多项可持续发展教育和技能培训课程。比如,与当地大学合作,每年向供应商和员工提供土壤保护相关课程,并为他们编制了指导手册。去年,中粮与巴西国家农村培训局合作,为农村社区的年轻人提供了60多项课程。还为88人提供了为期十个月的“未来青年农民项目”,为43人提供机会在中粮学习农业实践。
 
       当前,在中粮的促进下,当地森林破坏程度已得到明显缓解,粮食产业链得到良好运转。通过与当地农民、供应商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中粮在当地赢得良好声誉,已成为中巴经贸关系深入发展的企业代表。
 
       在南非,为促进粮食供应的可持续,中粮创新业务模式,与农场开展农业合作项目:中粮向农民提供必要的资源、知识和信息,农场则签约成为公司长期的农产品供应商。当前,这一模式已拓展至南非43个农场。事实证明,签约农场和中粮都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却提高了生产效率,双方都获得了稳步提高的收益。
 
       同时,中粮还根据全球市场动态和天气条件,与当地农民共同制定季度生产计划,将收割后的农作物存入公司的筒仓袋和机械化筒仓,以减少农民收储投入,并根据全球价格变动帮助农民在最佳时机出售粮食,甚至还在特殊时期对农民进行补偿等,深受当地农民群体和供应商的信赖。
 
       “这种模式将我们的专业知识和农民的种植技能结合在一起。通过收益和风险共享机制,农民和公司形成了一种共同体,实现了双赢。”中粮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中粮在南非建立起这一融合创新业务模式的基础上,从采购、加工到贸易、物流都已与农民紧密连接在一起,未来将把这一模式扩展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其他国家。
 
       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合作中,中粮坚持因地制宜提供技术指导、促进沿线国家的农业增产,在进口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家的优质大米同时,为他们提供农业科技指导,帮助多国实现了稻谷总产、单产的大幅提高、加工产能的大幅增加等,供应链水平不断提升,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赢得了普遍赞誉。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