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瞭望东方周刊:从“僵尸企业”到行业龙头——中粮花生翻身记 发布时间:2023-07-20
       走进位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的中粮山萃花生制品(威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花生),一栋栋标准化厂房中,拥有花生原料加工、花生酱、坚果制品等17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
 
       这里每天能够产出220吨花生酱、油炸花生、裹衣花生以及其他坚果类产品,销往国内以及澳新、欧盟、日韩等国际市场。
 
       2014年,中粮花生从青岛整体搬迁到威海,内外承压,累计亏损超1亿元,一度被国资委列入“僵尸企业”行列。
 
       近年来,中粮花生聚焦供给侧改革和科研创新,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将企业从此前的粗加工单一外贸型企业,转变为聚焦花生等坚果精深加工的专新特精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仅“挺过去”“活过来”,还带动全国多个省市的近3000个植户增产增收,实现高质量发展。
 
       完整产业链
 
       威海市文登区适宜的气候和松散的红泥地为花生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大量零散农户以花生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
 
       中粮花生发挥花生行业专业优势,从原料种植到产品销售形成了完整链条,建立了山东及东北的四个原料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科技”的经营模式,与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签订“花生购销合同”,引导农民种植市场需求旺盛的高附加值品种、开展标准化生产。
 
       种植户于向宾是土生土长的威海人,与中粮花生共建花生基地已有6年时间,共向中粮花生出售140.46吨优质原料。据测算,2023年,于向宾的花生基地亩产皮果预计达440公斤左右,比去年增加了10%,有望再次实现增产增收。
 
       “从种植传统品种四处奔波求人收购,变成种植中粮推荐的品种提前锁定收入,收入增加了不少;从按传统方法种植,变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指导种植,花生品质更高,种植方法更科学高效!”于向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从农产品粗加工转变到精深加工的第一步,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中粮花生相关负责人范强介绍,2019年以来,中粮花生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5000万元,先后成立了研发、技改创新工作室,集中攻克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核心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产品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工艺难题、“卡脖子”问题,各产品线人均产能实现8%—50%的提升。
 
       此外,中粮花生已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形成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对配方、技术、包装、贮藏、运输等环节进行了综合技术提升,自主研发产品实力节节攀升。
 
       2019年中粮花生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2021年分别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获评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截至目前,中粮花生共拥有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0个,授权发明专利4个,全部转化、应用于生产中,核心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支撑,帮助公司走出了花生加工产业“品质差、附加值低、损耗大、难长期保存”的窘境,不少技术还填补了行业生产空白。
 
       员工齐上阵,打赢“脱僵翻身仗”
 
       几年前,中粮花生还面临着生存的问题,如今中粮花生已经走出困境,正在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到中粮花生的翻身之路,拥有13年“司龄”的老员工、老党员周潇感触颇多。
 
       十几年前,加入中粮花生不久的周潇刚开始独立拓展客户就遇到了困难:在拜访佛山顺德的新客户时,交通不便,一路又倒火车又打“摩的”,好不容易赶到客户工厂介绍完公司业务,返程却犯了难:“摩的”早没影了,周潇只好步行好几公里到镇上坐公交车。
 
       “客户没拿下来,过程也不顺利,我心情特别低落,沮丧地向领导汇报工作时,领导笑着问我,你打过‘驴的’吗?他告诉我,年轻时去东北谈业务,别说摩托车了,碰巧能坐上毛驴车都很幸运,特别是冬天,天寒地冻有时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干工作靠的就是一份执着和拼搏。”周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自此,老领导的“驴的”精神就在周潇心中生了根,并成为困境中指引他前行的明灯。
 
       与周潇一样选择了坚守和奋斗的,还有国际业务部的刘慧杰。
 
       2016年,负责日本市场的两位同事突然同时离职,产假刚结束的刘慧杰临危受命接受这项工作。
 
       “交接的时候,同事只给了我一张A4纸,上面简单罗列了几个客户。交接过来的5个国外客户陆续询问我公司是否要关门了?如果关门就要找其他工厂,压力很大。”刘慧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刘慧杰获得到日本拜访客户的宝贵机会。短短4天的行程中,刘慧杰一行人拜访了位于东京、新潟、名古屋、神户和大阪的13家客户,最终获得了3家客户的订单。
 
       在以周潇、刘慧杰为代表的员工们的坚守之下,2018年,中粮花生逐步“脱僵”,实现扭亏为盈。但脱困只是第一步,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市场环境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摆在中粮花生面前的,是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工贸并举、科研创新
 
       2019年,在上级部门党委的部署下,中粮花生改选了党支部,调整了领导班子,重组内部管理架构,制定发展规划,改变产品结构,落实中粮集团党建有效化、有形化的要求,把党支部打造成了一个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经过详尽的市场分析与行业调查,新党支部班子明确,中粮花生要通过科技创新手段进行精深加工,开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提质增效降低成本,继续激发活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在科研创新的过程中,生产管理部坚果车间生产主管侯晓玲承担了轻度烘烤坚果的课题项目。“此前,坚果加工一般采用高温烘烤技术,存在烘烤过火、焦糊粒等问题,营养成分易受到破坏,保质期也短。”侯晓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经过侯晓玲与成员们分析坚果原料后,他们按照物料的规格大小及水分的高低,分别用蒸汽、燃气及电加热等烘烤方式进行梯度试验,摸索温度、时间等烘烤工艺参数,开发了轻度烘烤技术,产能比前期提升32%。不仅保留了坚果营养,延长了货架期,并可延伸至其他坚果品类。
 
       如今的中粮花生,正通过打造全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率与附加值,加强花生加工专用品种的标准化绿色种植基地建设,开发花生蛋白类系列新产品,如花生蛋白乳、奶油等,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带动农民致富与乡村振兴。
 
       威海市文登区科技局姜海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文登区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就全方位地覆盖了高新技术发展、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多个方面,中粮花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的产品工艺技术不断更新,同时我们也积极帮助中粮花生搭建各类创新平台,带动产学研金各类创新要素聚集,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科技影响力。”
 
       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如今,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已深深融入中粮花生每一名员工的血脉之中,成为公司的新风气。
 
       未来,中粮花生将进一步优化战略和布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迎接市场变化,“闯”出一条花生致富路,“创”出一片坚果新天地。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史佳庆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